一、实现政策集中规范公开,持续提升政策咨询
服 务水平
|
(一)开
展 行 政
规 范 性
文 件 集
中公开。
(二)优化政策咨询服务。
|
1
|
各地各部门年底前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并向社会公布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
|
政策法规科
|
年底前
|
2
|
各地各部门要积极依托政策文件库向社会提供政策解读、咨询、兑现等功能,与政策文件库充分融合衔接,充分发挥政策发布解读咨询兑现“一体化”
平台的作用。
|
政策法规科
|
年底前
|
3
|
提高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政策咨询服务水平,更好解答生育、上学、就业、创业、养老、医疗、纳税、疫情防控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
政策法规科
|
持续推进
|
4
|
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建设统一的智能化政策问答平台,围绕各类高频政策咨询事项,以视频、图解、文字等形式予以解答,形成政策问答库并不断丰富完善。
|
政策起草科室
|
年底前
|
二、深化基层政务公开,加大力度优化公开效果。
|
(一)全
面 提 升
各 领 域
公 开 水
平。
|
5
|
依据标准目录,持续提升基层政府自然资源、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财政预决算、安全生产、税收管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扶贫、救灾、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综合执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户籍管理、涉农补贴、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市政服务等领域主动公开水平。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
(二)推
广 基 层
政 务 公
开 经 验
做法。
|
6
|
开展全市基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着力发掘各地在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平台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创新做法,适时总结推广。
|
办公室
|
年底前
|
三、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严格
执行政府信息公开 制度。
|
(一)规
范 执 行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制度。
|
7
|
在公开工作中增强规范意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依法依规严格做好保密审查,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敏感信息,防范数据汇聚引发泄密风险。
|
办公室
|
年底前
|
(二)科
学 合 理
确 定 公
开方式。
|
8
|
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公开要求,综合考虑公开目的、公开效果、后续影响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公开方式。公开内容涉及社会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广泛知晓的,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公开。公开内容仅涉及部分特定对象,或者相关规定明确要求在特定范围内公示的,要选择适当的公开方式,防止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或者泄露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
办公室
|
年底前
|
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
(一)加
强 政 策
解 读 回
应。
|
9
|
推动落实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政务舆情回应主体责任。在发布重大政策的同时做好解读工作,主动解疑释惑,积极引导舆论,有效管理预期。充分评估政策本身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时机和形势可能产生的附加作用,避免发生误解误读。
|
政策起草科室
|
持续推进
|
10
|
持续提升政策解读质量,丰富解读形式。注重对政策背景、出台目的、重要举措等方面的实质性解读,讲明讲透政策内涵,杜绝简单摘抄文件、罗列小标题等形式化解读。
|
政策起草科室
|
持续推进
|
11
|
积极参加全省优秀政策解读材料评选活动,宣传推广先进做法
|
办公室
|
年底前
|
12
|
加强政务舆情监测和风险研判,前瞻性做好引导工作,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
(二)认
真 抓 好
工 作 落
实。
|
13
|
各地各部门要对照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梳理形成本地区、本系统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限要求,逐项推动落实。市政府各部门对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重点工作,要于重点任务分工印发后15日内梳理形成工作台账并在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开,市政务公开办汇总形成各单位任务清单并做好跟踪督办,对于工作推诿、落实不力的单位,在年度政务公开考评中直接按10分予以减分。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14
|
认真分析研究国办2021年度评估指出的问题,开展全面排查和整改提升。
|
办公室
|
6月底前
|
15
|
各地各部门要将年度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三)做
好 指 导
监督。
|
16
|
继续开展“政务公开交流”约稿活动,加大经验做法交流力度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17
|
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培训和研讨交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